转自:长安街知事
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近日完成。这是一次全流程、全要素预演,也是纪念大会最后一次综合演练。
新闻画面中,夜幕下的天安门广场灯光璀璨,军乐中的受阅部队威武雄壮,演练现场各环节组织有序、转承紧凑。“中国排面”震撼舆论场,网友纷纷留言“期待值已拉满”“真想一键加速到阅兵当天”!
(一)
国之大典,豪迈宣示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天,中国人民将以最庄严的方式纪念胜利,告慰牺牲,宣示正义与和平。胜利日的阅兵盛典,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,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。相关活动安排一经发布,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。
随着三次演练完成,舆论场上的讨论热度持续走高,在倍感自豪与期待之余,很多人开始逐帧解码视频内容。从天安门广场的布置,到受阅部队的组成,再到新式装备的亮相……无不让人津津乐道。
阅兵演练何以让国人心潮澎湃、热血沸腾?
(二)
强国必须强军,强军必须利器。据介绍,本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,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,充分展示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。
当年抗日战场上,我军武器装备异常简陋,凭借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取得胜利,但也付出了巨大牺牲。直到抗美援朝,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,“钢少气多”的我军仍然凭借保家卫国的意志压倒“钢多气少”的敌人。如今,我军武器装备正朝着体系化、信息化和自主化迈进,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已不存在代差,一系列“大国重器”加速涌现。
当人们争相讨论“明星装备”,当军迷感叹更新太快“秒变军盲”,钢更多、气更盈、骨更硬的满腔自豪溢于言表。
(三)
武器装备的升级迭代是一个切口,从中可见的是综合国力特别是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跃升。
近代以来的太长时间,中国因为是“现代化的迟到国”、“器不如人”的落后国而任人宰割,国家蒙辱,人民蒙难。从“小米加步枪”到“精锐重器、自成体系”,归根结底依托于综合国力的托举。
当现代化受阅部队如钢铁洪流般经过天安门,世界看见,一个更加自信、更加强大的中国,正以不可阻挡之势,阔步行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。尽管和平的阳光仍未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但今日中国,已有足够实力保护国民,捍卫和平。生于这个山河如锦、气象万千的国度,这样稳稳的安全感,怎能不让人深受触动。
(四)
声如千骑疾,气卷万山来。受阅方队也是一大热议焦点。阅兵亦是阅魂,“复制粘贴”般整齐的方队,展现的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风采,也是东方大国的威仪与14亿人的精神风貌。
三位“90后”的旗手,“走百米不差分秒,走百步不差分毫”,擎起大国的尊严与荣光;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“浪花白”方队,喊出“我们终将成为惊天巨浪”的自信宣言……每一位参阅队员的眼神中都饱含坚定,这种坚定,源自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,源自捍卫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的坚强意志,源自支撑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。
他们的坚守与付出,亦是万千国人的缩影。无论处于哪条战线,中华儿女都想用坚定行动告慰先辈——你们用鲜血守护的山河,如今由我们接力建设!
(五)
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,正源于钢铁意志、炽热情怀、责任担当。由阅兵演练引发的万千思绪,承载着历史的厚重,亦蕴含着未来的希冀。
在网友的跟帖评论之中,还有一类特别的“炫耀帖”,比如自己或家人曾参与某项重大技术的研发,或是与阅兵有着怎样的缘分交集。那些宏大视角下的微观粒子,极富生气与活力。这样的“周边”分享,见证着民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生动细节,也见证着参与国家盛典的与有荣焉。
如果说,一路走来中国的发展是一部有声有色的连续剧,那么其中的主角,正是14亿国人的每一位。民众密切关注盛典、为此激动万分,也是在书写新的集体记忆,这种跨越屏幕的同频共振,这种对家国大事的关心关注,本身就是最坚固最热血的“长城”。
(六)
百年沧桑,山河重光。20世纪初,法国摄影家曾拍下一张天安门广场的照片:城楼残破,有人力车匆匆而过,彼时的古都北京,笼罩在丧权辱国的阴影下。
而今天,新时代的大国首都装点一新,天安门广场即将举行的这场盛典,是国家意志与民族自信的交响共鸣,也将见证“可爱的中国”昂首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撰文:杜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