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泉州晚报
地台上的阅读
□吴玫红
(CFP 图)
我从小喜欢看书,梦想有一间专属的书房,摆着满柜的书,配一张宽大的书桌和一把舒服的椅子。可小时候没这条件,结婚时又是“裸婚”。
为了培养女儿的阅读兴趣和爱好,在她一周岁多刚会说话时,我就订了婴儿刊物给她。绚丽色彩和可爱的形象,一下子就吸引了她的注意力。每天晚饭后,我抱着她看画报,教她认识里面的各种动物、水果蔬菜。我在忙家务时,她也会自己拿着书看半天,虽然有时候拿反了。
等她上了幼儿园,我就给她订幼儿刊物。我陪她一起看,先讲一遍给她听,然后去忙我的事,让她讲给我听,有理解偏差处我再补充和提醒,然后我们会扮演故事里的角色对话。
有时候她睡懒觉起不来,我就拉着她的胳膊唱“拔萝卜,拔萝卜,哎呀哎呀拔萝卜”,把她开心地“拔”起来,准时送进幼儿园。傍晚去接她,她常兴奋地告诉我,今天老师讲的故事在我们画报上有,因为已经看过了,她回答了问题又得了小红花。
慢慢地,拿到书后,不用等我陪她一起看了,女儿会自己先看,看不明白的再来问我,有时她会按她的理解先讲给我听。童言童语里满是奇思妙想。
女儿上小学后,我改订的各类儿童书成了她最喜欢的课外读物。每天她会带一本在书包里。
我们夫妻工作很忙,下班总比别人迟,加班、出差是常事,根本没法准时去接她。她每天下午放学后就在教室里做作业,直到教室锁门了,她就走到校门口的传达室看书,等我们去接她。
孩子读小学二年级时,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,但离学校挺远的,便在学校边上的书城给她办了一张卡。她每天放学后去书城看书、写作业,等我们去接。在书城等候的时间长了,她慢慢爱上了浏览不同种类的书,把等候的时光全用在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上,回家才写作业。她的阅读范围拓宽了。每当华灯初上,她会叽叽喳喳跟我们讲一天的见闻,还有书上看到的故事,伴着晚风一起回家。
我们的房子是两居室,主卧房间大一点,采光最佳,我就把它用作女儿的房间,这样可以放下她的书桌和书架。她把刊物整理好,带到新房子,我说看过的不要了,每个月还会有新的,她说她喜欢,还想再看。
当时为了省钱,也考虑到孩子的起居特点,她的房间并没有放床和衣柜,而是定制地台,铺个床垫当床,靠墙的床头有一个粉色的小柜子,让她放小饰品和小玩具等。
她先把那些刊物整齐地摆放在柜子上,我说:“书桌上不是有书架吗?那才是放书的呀!”她调皮地眨着眼睛说:“那是放学习用书的,这里是放我最心爱的东西的。”
她把自己最心爱的小玩具熊和米老鼠布偶分别放在刊物两边,把小布娃娃放在柜子下层,把特大的绒布狗及各种抱枕摆在地台的床垫上。
从此,这个地台除了当她睡觉的床外,还成了我们家的“阅读角”。
每天晚上,她在书桌前学习、做作业,我忙完家务后就拿一本书安静地坐在地台上阅读。她做完作业,我就切一盘水果,我们俩挨着坐在地台上,一边吃水果,一边读各自喜欢的书,屋里静悄悄的,只有翻书的声音。
书香伴着女儿一路成长,中考时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心仪的高中。
无论多忙,我每晚都会在“阅读角”陪女儿看书,看着暖黄的灯光勾勒出的温馨角落,我总觉得,这里飘着比客厅的花香更沁人的味道,那是书的香气,漫过整个屋子,洒满每个角落。恍惚间才发觉,我小时候梦想的书房,就在眼前了,这份藏在书香里的幸福,竟如此触手可及。
发布于:北京